欢迎访问上海专升本招聘就业服务平台,本平台招聘企业与招聘岗位由易职邦提供,找工作上易职邦。

首页> 求职攻略> 准国社记者上岸反哺--新华社校招求职/实习经验谈

准国社记者上岸反哺--新华社校招求职/实习经验谈

发布时间 :2022-06-13 17:14:15
来源 :
点击 :

  刚刚忙完毕业论文和项目,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来写一下应聘国社的经验。

  本科时就对国社比较感兴趣,是自己的第一志愿单位。整个毕业季我只投了这一份简历,很幸运走到最后,如愿成为一名准国社记者。

  备考时无意发现了这个网站,在此汲取了诸多能量。现回来反哺,愿大家顺利!

  (毕业季还是挺忙的,抽出时间把自己想到的都写下来了,没有仔细斟酌,有不完善之处望海涵!希望能对大家的求职有所帮助。)

  【第一阶段-笔试】

  1.客观题(选择、填空、改错)

  一般都是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(选举、灾难、里程碑……)和新闻史上的著名人物、事件(如:毛主席被称为级别最高的记者)。

  每年都不一样,建议跟着公考的时事政治一起复习一遍,历史方面的知识就多看多积累。

  马新观(必考,新闻专业的同学应该都学过,找一本教材来看就足够)

  新华社历史(必考,百度百科)

  2.主观题(写作、融媒体策划)

  1)通讯改消息(基本功)

  2)通讯改评论(基本功)

  3)北京冬奥会融媒体策划(这么大的事儿,应该都能提前想到吧?这也正是国社的风格,不会考你偏门的东西,怎么实用怎么来,我喜欢!)

  PS:几乎所有主观题都提到了一点,就是“新媒体(媒体融合)”,这也是近些年我国媒体发展的主旋律。融媒体和新媒体这块的内容应该多了解。

  3.心理测试

  一共有100多道题,内容都是模拟工作场景来的。

  比如说近期工作压力大导致了任务不能完成,你会怎么办?提前和领导打招呼,还是找人一起完成,还是自己熬夜完成这类的。这一块内容就按照自己的思考直接填就好,考虑太多反而不一定正确。

  关于笔试如何复习

  我是找了网络上能找到的所有相关资源,把题目整理好,知识点罗列出来,后期再分类细致思考消化。

  主观题,提前准备好答案,就算考的时候不完全压中,也可以选择性地写。

  至于写作这一块嘛,我是学新闻的,平时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实践锻炼,不敢说写得多好,但是跟同龄人比能做到心里不慌。

  非新闻专业或者平时锻炼比较少的同学也不用急,考前多看看新闻,网上找一找模板,自己试着写上几个找找感觉。

  和我一起到实习阶段的并不都是新闻专业出身哦!

  【第二阶段-面试】

  疫情原因,线上面试,我报考的分社是按照笔试成绩排名逐个进行。我被问到以下几个问题:

  1.自我介绍

  (不要因为是必问的题就松懈,要做到语言精炼、语速适中、表达流畅,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和篇幅中展示重要的、亮眼的信息。通常来讲,这是给领导们第一次看到你,第一印象很重要。)

  2.十九届六中全会

  (当年的时政热点,这肯定要看的)

  3.习总书记给新华社的贺信

  (当年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备考时完全可以想到)

  4.你最喜欢的记者/偶像是谁

  (职业规划是否清晰、对媒体行业的了解程度)

  5.你最厌恶什么样的人

  (个人觉得言外之意是想看看你的情商,我的回答是我并不讨厌谁,只是不要想成为XXX样的人,毕竟要宽以待人、严于律己嘛。事后感觉也不是很完美,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回答?)

  6.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的吗?

  (大部分单位面试的常规结束方式)

  整个面试过程大概持续了9分钟,问题不多,也都是比较开放的题目。但是细细品味,领导们问话还是很有水平的,暗含的意思不少,说明国社确实有水平。

  注意事项

  设备要调试好,找一个安静的环境,确保网络通畅。

  【第三阶段-实习】

  实习是两周左右的时间,主要任务有两个:

  1.融媒体作品,检验你的融媒体采编能力

  (采访、写作、拍摄、剪辑)。

  2.调查报告,检验你的深度报道能力

  内参是新华社很重要的一个板块,领导也比较看重。

  实习的时候,和老师们多交流,不懂就问,但也控制好尺度,别整的太圆滑,一点学生样子都没有。

  从我接触到的新华社老师来看,单位风气是很正的。

  人情世故要有,但别太过。

  和实习的小伙伴们也搞好关系。虽然短期内确实是竞争关系,但是他如何发挥你是控制不了的,做好自己的最重要。

  我们实习的时候,有位小兄弟展现出了很高傲的姿态,过程略显狗血,不说了。当然,最后他也没留下。

  【第四阶段-体检、政审、签约】

  不说了,能到这个环节说明单位已经要你了,按要求做就好,没什么好分享的。

  (毕业季很多同学体检的时候都发现自己有几个指标不太正常,多半是由于年轻人平时作息不规律、酗酒、爱熬夜等引起的。虽然不耽误入职,但是大家要为自己的长远健康考虑呀!愿诸君都能健健康康,为祖国的新闻事业奋斗至少30年!)

  【总体感觉】

  新华社是一个很注重实践能力的地方,这也是我对其有好感的原因之一。

  有些媒体把招聘弄的跟升学考试一样,应试教育的风气太重,个人不是很喜欢。

 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,不要因为笔试的题目难度不大就觉得笔试不重要,其实能进面试甚至实习的同学都挺优秀,起码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优势。

  这个时候怎么办?就得往前看你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呗,同等条件下成绩高的自然会优先录用。

  因此,如果把国社的招聘看的比较重要,那就尽可能把每一步都做好,没有哪一步重要不重要一说。


江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

求职者
我要找工作

招聘者
我要招聘

热门推荐

  • 01
  • 02
  • 03
  • 04
  • 05
  • 06
  • 07
  • 08
  • 09
  • 10